试卷库 高一试卷 高一语文下

江苏省南通市市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教师版.docx

期中试卷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2024年 江苏省 南通市 格式: DOCX   25页   下载:2   时间:2025-05-13   浏览:77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江苏省南通市市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教师版.docx 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市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教师版.docx 第2页
剩余23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江苏省南通市市区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建筑往往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审美与认知水平,深受艺术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浈看来,科技与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一刚一柔”的两个属性:技术是建筑的明线,文化则可理解为建筑的暗线;两条线并举交织,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有一定差异的建筑风格。 土和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两大核心材料,在中国传统营造技术和建筑文化遗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土木”也被用来泛指建筑工程。 生土,是指未经焙烧、仅做简单加工的原状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应用分布最广泛的传统营造材料之一。从距今约 8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以土为材料营造建筑,当今的窑洞就是典型的生土建筑。木材绝对是传统营造的主流材料,也成就和凝结了中国古代木构营造技艺的高度和智慧,应县木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既可以单独用土或木做结构,也可以是土木混合结构。“中国的传统民居如土楼,是典型的土木混合结构。土楼本身的建筑形制比较特殊,是由一米多厚的夯土外墙和内部木构架相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在特定环境下,古人能把土和木这两种最常见的营造材料结合利用,把它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李浈说。 对营造材料的运用也和科技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李浈以大跨度结构举例,今天我们大多采用钢网架结构等来完成大跨度建筑的营造,但在古代,人们通过积累的经验改进技术,仅用木结构就已经实现了太跨度的桥梁建造。 “木结构建筑中主流的梁柱结构,就是由跨距较小的梁、柱为主要的传力体系构造,它受到了材料长度本身的限制。跨度再大光靠柱梁体系就不行了,于是人们又发明了编木为拱的技术。”李浈解释,编木拱桥是一种十分奇特和罕见的桥梁形式,运用这种技术能够加工出更大跨度的结构体系。这种编木拱桥就像用竹条编箩筐一样,是不用砖石仅用木材“编织”而成的桥。在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横跨汴河上的那座规模宏大的虹桥正是编木拱桥。这种桥梁和技术迄今还在浙西、闽东以及贵州等地的山区中大量使用。 “无论是对营造材料的利用,还是对结构手法的使用,这些技术的成熟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和当时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匹配。高超的营造技术不是一蹴而
江苏省南通市市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教师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