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
历史试题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选择题(共
16
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
1.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星占》记载了秦汉时期对五大行星运行周期的观测,其中木星(岁星)的周期与现代测算仅差
0.03
年。这说明汉代(
)
A.
天文学服务于农业生产
B.
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C.
观测技术受限于占星需求
D.
科学实证精神已萌芽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对木星周期的观测与现代测算仅相差
0.03
年,这表明汉代在天文学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体现了汉代科学实证精神已萌芽,
D
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汉代天文学的成就,不能说明天文学服务于农业生产,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同时期的科技比较,无法得出
“
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
结论,排除
B
项;材料强调汉代科学实证精神已萌芽,未涉及占星需求,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唐代《通典》载:
“
(湖南)民多劲悍,好争讼。
”
而北宋《元丰九域志》描述潭州(今长沙):
“
风俗淳古,耕织为业。
”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理学教化影响基层治理
C.
地方行政效率提升
D.
租佃关系普遍发展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
“
好争讼
”
到
“
风俗淳古
”
的变化,更可能是由于社会教化和治理的改善。宋代理学的兴起,强调道德教化和社会秩序,对基层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一变化更符合理学教化的影响,
B
项正确;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间不符,排除
A
项;材料内容未涉及地方行政效率变化,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C
项;唐朝租佃关系还未普遍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16
世纪,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传入中国,而湖南地方志记载:
“
乾隆间,闽粤人携薯种至(湖南),山民赖之。
”
这一现象说明(
)
A.
朝贡贸易推动物种交流
B.
人口压力促使农业革新
C.
新航路开辟影响民生
D.
政府主导经济作物推广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
16
世纪,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传入中国,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地矛盾,说明新航路开辟影响民生,
C
项正确;朝贡贸易主要是政治目的,并不能推动物种交流,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玉米、甘薯传入,明清时期农业并未出现革新,排除
B
项;材料并未体现政府对作物推广的作用,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敦煌文书多见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如唐宣宗大中八年(
854
)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
【历史】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