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高三下学期
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
.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安徽省凌家滩遗址、红山文化遗址以及良渚文化早期的赵陵山遗址中常见有双手托举状或蹲姿状,形体上极为相似的玉人出土;天圆地方的观念在玉器上表现也极为接近。这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
)
A.
三地社会经济结构
的
相同
B.
玉雕技艺在各地区传播
C.
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
D.
宗教信仰居于主导地位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安徽省凌家滩遗址、红山文化遗址以及良渚文化早期的赵陵山遗址中都存在相似形制的玉器,其天圆地方的观念在玉器上表现也极为接近,说明它们彼此之间存在联系,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
C
项正确;材料中三个遗址存在相似形体的玉人,未涉及三地社会经济结构等信息,无法得出
A
项结论,排除
A
项;材料中三个遗址存在相似形体的玉人,说明它们彼此之间存在联系,
“
玉雕技艺在各地区传播
”
理解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
项;材料中的遗址有体现宗教信仰,但不能说明其占据主导地位,材料信息不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与先秦时期
“
引诗言志
”
的话语传统相比较,汉代政治家更倾向于引《诗》用《诗》以书写奏议文,
“
以三百五篇(指《诗经》)为谏
”
成为汉代常见的言谏方式。这一转变使(
)
A.
文学与经学的相互背离
B.
儒家经典政治功能增强
C.
汉代言谏方式更加丰富
D.
先秦的文学传统被取代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政治家引《诗》用《诗》书写奏议文,以《诗经》为谏,这一转变使得儒家经典《诗经》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政治功能得到增强,
B
项正
确;汉代引《诗》用《诗》书写奏议文,体现了文学与经学的结合,而非相互背离,排除
A
项;材料只强调了以《诗经》为谏这一种言谏方式,未体现汉代言谏方式更加丰富,排除
C
项;汉代的这一转变并没有取代先秦的文学传统
【历史】2025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