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
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
“
条形码粘贴处
”
。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墨子》中写道
“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
;《史记》记载
“
孔子既没,子夏(孔子的学生)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
”
,
“
(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
……
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
”
。这表明战国时期(
)。
A.
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
B.
私学兴盛和学术下移
C.
诸子百家的融合共通
D.
各诸侯国实力的增强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墨子认为,国家中德才兼备的人众多,那么治理的基础就坚实,德才兼备的人稀少,治理的基础就薄弱;孔子的弟子子夏被拜为魏文侯的老师;齐宣王时期,邹衍、淳于髡、田骈等被尊为上大夫,这些都反映出战国时期形成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
A
项正确;孔子创办私学,促进了学
术下移,但材料没有涉及私学的兴起及发展,排除
B
项;材料体现不出诸子百家思想融合共通的相关内容,没有涉及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相互吸收借鉴等信息,排除
C
项;各诸侯国实力增强是各国重用人才、励精图治的结果,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秦汉时期,皇帝
的
决策一般经过以下程序:皇帝将问题交给有关机构和臣下讨论,提出方案,经皇帝批准,交由御史府拟定诏、制、敕、令,再经丞相副署后传送有关部门执行。这(
)
A.
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
B.
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
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涉及的秦汉时期行政程序和权力运行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失误、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A
【历史】2025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