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历史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第
I
卷
1
至
4
页,第
II
卷
5
至
8
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
I
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单项选择题
I
:
1~13
题,每题
3
分,共
39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春秋初期,苍葛说
“
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
,主张用德行来安抚中原国家,用刑罚来威慑四夷;春秋晚期,孔子说,
“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主张对以和平方式进入华夏文化疆域的部落应宽容接受,平等对待。这一变化(
)
A.
引发中国史上第一次民族大交融
B.
有利于华夏族不断发展壮大
C.
推动了不同民族交融高潮的出现
D.
使戎狄蛮夷快速融入华夏族
【答案】
B
【解析】苍葛主张
“
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
,强调以刑罚威慑四夷,表明此时中原与周边民族存在较深隔阂,民族矛盾较为突出。
春秋晚期
:孔子提出
“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主张以文化吸引周边民族并平等接纳,反映出民族关系的缓和及中原文化包容性的提升。
这一转变促使更多周边部族主动接受华夏文化,通过经济、文化交融逐渐融入华夏共同体,从而扩大华夏族的范围和影响力,
B
项正确;春秋时期虽出现民族交融趋势,但第一次大规模交融高潮出现在战国至秦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
C
项;民族融合是渐进过程,春秋时期尚未达到
“
快速融合
”
的程度,战国至秦汉才逐步完成,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秦朝的小篆大小均一、用笔粗细一致,严谨有余,而恣肆不足;魏晋时期的书法追求脱略世俗的羁绊,与自然融为一体,倡导自然情怀,毫不掩饰地把人性从礼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追求个性解放。这体现出(
)
A.
道德观念影响书法艺术发展
B.
国家大一统丰富书法艺术
C.
三教合一促进书法完全成熟
D.
社会变迁影响了书法发展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
秦朝小篆严谨统一,魏晋书法追求个性解放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
以法家思想主导,中央集权强化文字统一
【历史】2025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