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河南省五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发现于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遗存,其陶器以夹砂红褐陶居多,纹饰有三角纹、绳纹、篮纹等,部分器表镶嵌绿松石片。稍晚于齐家文化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其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纹饰有篮纹、方格纹、绳纹等,铜牌饰表面镶嵌绿松石片。这可用来说明(
)
A.
北方手工制作技艺高超
B.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
C.
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差异
D.
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辐射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
齐家文化与二里头文化陶器既有差异又有共性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家文化以红褐陶为主,纹饰突出三角纹;二里头文化以灰陶为主,纹饰新增方格纹,体现多元特征;两者均使用夹砂陶、绳纹
/
篮纹,并发展绿松石镶嵌工艺,显示技术交流与共同审美取向,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B
项正确;二里头文化位于中原,非
“
北方
”
,且材料未比较技术水平高低,仅展示工艺差异与共性,排除
A
项;地理环境影响文化,但两地共享纹饰与镶嵌技术,表明人为交流超越地理限制,排除
C
项;齐家文化与二里头文化存在时间重叠,且绿松石工艺可能源自西北,技术传播可能是双向或西北
→
中原,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陵邑是汉朝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汉初,高祖迁徙齐、楚大族召氏、景氏等至关中守护长陵。汉后期,陵邑制度难以为继,元帝宣布废除陵邑制度;成帝想恢复陵邑制度,
“
徙郡国豪杰赀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
”
,结果失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儒家思想影响扩大
B.
外戚势力日益膨胀
C.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D.
地方豪强势力崛起
【答案】
D
【解析】汉初通过陵邑制度将齐、楚等地的豪强大族迁至关中,旨在削弱其地方根基,防范割据风险。然而,到汉元帝时期,陵邑制度因地方豪强势力壮大而难以推行,中央已无法有效压制豪强,被迫废除该制度。成帝试图恢复陵邑制度,
【历史】2025届河南省五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