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高中
2024
-
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学有着奇妙的关联。建筑中丰富多彩的文学语言
,
寥寥数语便能突破建筑表现的局限
,
达到意与境的统一
,
并与建筑相得益彰
,
形成别具一格的传统文化景观。
建筑重物质,文学重精神
,
分处艺术的两极。对比中西方传统建筑
,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
文学在建筑上的叠加
,
在中西方建筑体系中是不均衡的。
西方建筑中大量引入雕塑和绘画
,
只有少数纪念性建筑中刻有一些文字
,
内容又常常是记叙性的
,
作为对雕塑、绘画的补充。而中国传统建筑在实践中创造了楹联、匾额、牌坊、刻石
,
以及各种嵌板刻宇、纹样纹饰等品类齐全、形式多样的叠加方式
,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
不仅强化了建筑意境
,
而且增加了建筑的生命力。这些建筑中的文学基因
,
无论从数量、质量上
,
还是从广度、深度上
,
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建筑体系。
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形成绝非偶然,而是根植于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学语言的大量叠加
,
与汉字独特的个性密不可分。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性文字
,
具有长于表意、文法自由、书写灵活、高度艺术化的特点
,
恰好可以弥补建筑作为一种具象艺术难以表述语义的欠缺
,
两者联袂呈现
,
创造了意蕴无穷的想象空间。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的加持
,
更是为文学融入建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形条件。
中国传统社会崇文重教。一批批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
,
把创作激情投向自然、历史、人文,当然也包括建筑。他们登高望远
,
往往
“
游目骋怀、胸罗万物
”,
引发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这些文人骚客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
,
甚至身体力行
,
直接参与建筑营造
,
建立了文学与建筑的耦合性
,
为文学融入建筑创造了主体条件。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书法造诣固然无与伦比
,
然而
,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
,
它体现出的造园思想
,
丝毫不亚于书法。
“
此地有崇山峻岭
,
茂林修竹
,
又有清流激湍
,
映带左右
,
引以为流觞曲水
,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一觞一咏
,
亦足以畅叙幽情。
”
于是
,
曲水流觞成为中国山水园林的营造范式
,
流传至今并传播海外。
相比于其他建筑
,“
士
”
介入程度最深、取得成就最大的传统建筑是园林建筑
,
就连
“
园林
”
一词
,
也源自诗作,早在西晋张翰的《杂诗》中
,
【语文】江苏省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