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新高考自主命题冲刺金卷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云南沧源岩画最早产生于距今
3800
年至
2700
年之间,位于藏彝走廊澜沧江流域,其动物图像、
“
洞穴出人图
”
像等与西北地区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彩陶纹饰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澜沧江上游西藏地区的考古文化明显受到甘青地区文化的影响。材料反映了此时期(
)
A.
早期国家形态已经初步形成
B.
西南与西北地区文化的交融
C.
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特征
D.
存在着多元文化传播的路径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明确提到沧源岩画(西南)与马家窑、齐家文化(西北)的相似性,且西藏地区受甘青文化影响。藏彝走廊是历史上民族迁徙与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符合
“
交融
”
特点,
B
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文化相似性(岩画与彩陶纹饰),未提及国家形态(如阶级分化、权力中心、城邦等),无支撑早期国家形态的信息,排除
A
项;材料强调西南(沧源岩画)与西北(马家窑、齐家)的文化相似与联系,而非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排除
C
项;材料侧重传播过程,更强调交融结果,材料呈现单一路径(西北
→
西南)不符合
“
多元
”
路径表述,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战国学术地理与人才分布表
思想流派
地理和人才分布状况
儒家
国籍可确知者
55
人。其中鲁国
35
人,齐、卫各
5
人,陈、宋、楚、吴各一二人,而秦国亦有
2
人。
道家
有名姓籍贯可考者共
15
人。其中楚国
7
人,占一半,齐国
3
人,魏国
3
人,宋、郑各
1
人。
法家
有名姓及籍贯可考者共
10
人,韩
3
人,赵、魏、卫各
2
人,陈楚
1
人。
兵家
有名姓及籍贯可考者
14
人,齐、楚各
4
人,魏、赵、卫各
2
人。
据表中信息可知,战国时期(
)
A.
思想流派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B.
社会主流思想文化初步形成
C.
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文化交流
D.
各国变法需求影响人才流向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历史】2025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新高考自主命题冲刺金卷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