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考模拟 历史试卷

【历史】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河南省 格式: DOCX   17页   下载:1   时间:2025-07-04   浏览:9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历史】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历史】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5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 二模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 本试卷分第 I 卷 ( 选择题 ) 和第 Ⅱ 卷选择题 ) 两部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 满分 100 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 , 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 I 卷 ( 选择颗 , 共 48 分 ) 一、选择题 ( 共 16 小题 , 每小题 3 分 , 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 1.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 “ 中华第一龙 ” 美称的 C 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这可用于说明( ) A. 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 B. 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 C.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D.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和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均出土了龙形器物,这些器物虽然位于不同的区域,但都反映了共同的 “ 龙 ” 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C 项正确;共同的 “ 龙 ” 文化说明区域之间可能存在文化交流,但是不能说明龙文化是区域之间交流的桥梁,排除 A 项;材料只提到了三处遗址,不能说明龙是中国先民的共同信仰,排除 B 项;材料还提及了辽西地区和长江流域,无法说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在一种层层对上负责的官僚制度中, “ 法 ” 尽管仍是约束臣僚的制度规范,但并不具备审查权力合法性的功能,所以当出现篡权时,法律不但不会对篡位者获取权力的方式进行否定性评价,反而会在其掌握权力后成为维护制度运行的工具。以上说法可以从侧面用来解释 “ 百家争鸣 ” 时代( ) A. 儒学德治思想适应时代需要 B. 道家无为思想可以稳定政局 C. 法家施政思想内涵十分丰富 D. 墨家兼爱思想有利社会和谐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 “ 百家争鸣 ” 的时代背景下,法家强调的 “ 法治 ” 和 “ 权术 ” 思想相契合,体现了法家施政思想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方面的作用,其内涵之所以丰富,是因为它在维护现有秩序、防止篡权以及强化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具体而系统的方案, C 项正确;儒学德治思想并不适应春秋战国争霸和兼并的时代需要,排除 A 项;道家无为思想可以在新王朝建立初期起到稳定政局的作用,但在春秋战国的乱世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排除 B 项; “ 百家争
【历史】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