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
5
月全真模拟联考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已知最早的玉蚕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
5000
多年。其材质为辽宁岫岩河磨玉,造型简洁流畅,背部呈圆柱状。中国最早的丝织品实物发现于河南省荥阳市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
5600
年。该遗址出土的炭化丝麻织品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丝织品实物。上述材料说明(
)
A.
丝织业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B.
我国养蚕丝织的历史源远流长
C.
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已经出现
D.
中华文明分布广,多元一体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约
5600
年前的丝织品到
5000
年前的玉蚕,实物证据链直接证明中国养蚕丝织活动始于新石器时代,且年代久远,
“
源远流长
”
精准概括题干主旨,
B
项正确;丝织业在汉代后逐渐成为重要手工业部门,但题干仅涉及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遗存,无法得出
“
主要部门
”
的结论,排除
A
项;
“
男耕女织
”
是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普及后形成的小农经济特征,排除
C
项;红山文化(内蒙古赤峰)与仰韶文化(河南荥阳)分属北方草原与中原地区,体现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但题干核心是
“
丝织、养蚕
”
这一具体领域的早期发展,
“
多元一体
”
表述宽泛,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有很多关于侵占阡陌道路和破坏他人田地的处罚规定。这表明秦朝政府(
)
A.
保护井田制度
B.
抑制贫富分化
C.
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D.
维护土地私有制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政府处罚侵占阡陌道路和破坏他人田地等行为,这表明秦朝政府维护土地私有制,进而维护与小农相关的生产生活资源,确保国家赋税和兵源基础,
D
项正确;秦朝时井田制度已经瓦解,排除
A
项;材料规定的目的是维护土地私有制,并非是抑制贫富分化,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市场交易,无法得出
“
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
的结论,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
唐政府不断使用义仓粮来救
【历史】2025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5月全真模拟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