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一试卷 高一语文下

广东省广州市黄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教师版.docx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2024年 广东省 广州市 格式: DOCX   24页   下载:2   时间:2025-05-13   浏览:54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广东省广州市黄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教师版.docx 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黄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教师版.docx 第2页
剩余22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广东省广州市黄广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 3 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成果。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轫起过促进作用,这是西方学者从培根以来所共同承认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曾受到西方伏尔泰等著名启蒙思想家的高度推崇,也是历史事实。这些都不是偶然的。中国对于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真实情况,这是不可抹煞的。 ②在欧洲、西亚以及印度,宗教是维系人心的力量。他们从上帝、神、佛的信仰中引申出道德原则。唯独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不以对上帝、神的信仰为道德的根据。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孔子对鬼神持存疑态度,以为“义”的根据不在神而在于人民的生活。孔子再传弟子公孟子(即曾子弟子公明高)倡言“无鬼神”。儒学不信鬼神,不讲来世、不信天堂地狱和因果报应,而对于道德却有坚强的信念,将道德的根源归之于人的本性或群居的需要,虽然还没有达到科学的道德观,但已基本上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儒家的道德观可以称为人本主义的道德观,比宗教的道德观为高明。 ③“相反相成”“物极必反”,这是古代儒家与道家的共同观点。以这类观点为指导的思想方法,用西方的名词来说,就是辩证法,所谓辩证法即是揭发思想言论中的矛盾并解决思想言论中的矛盾的方法。如果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来说,可以称为“辨惑法”。孔子及其弟子很注重“辨惑”。《论语》说:“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即是自相矛盾。“辨惑即是辨别自相矛盾,正与西方所谓辩证法意义相近。中国古典哲学和医学都长于辩证思维,这是值得赞扬的。 ④儒家承认人有独立的意志,并宣扬道德的自觉性。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可夺的志即是独立意志。孔子赞扬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即赞扬伯夷、叔齐坚持自己的独立意志。孔子以“仁”为道德的最高准则,而认为“仁”乃是人的道德的自觉,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以为人们生而具有“仁义忠信”的道德意识,因而具有内在的价值。儒家肯定人人都有内在价值,这种内在的价值是天赋的,是不以社会地位而转移的。孟子的这种人格价值论,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孟子更提出“大丈夫”的人格标准,他说:“富
广东省广州市黄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教师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