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二期中联考
生物
(本试卷共21题,考试用时75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共本题共12小题,题每小题2分,共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与细胞核的结构分不开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时,DNA的两条链都充当模板,以提高转录的效率
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中心体的形成有关
C.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可以自由进出细胞核
D.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
2.下图是水稻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
①
~
⑤
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⑤
过程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
⑤
为
④
提供的物质有ATP、NADPH
B.绿叶从外界吸收的g,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与C
3
结合,这个过程称为CO
2
的固定
C.
③
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
②
过程需要氧气直接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D.上述
①
~
⑤
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有
①②③⑤
3.如图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
④
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细胞
①②③
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B.细胞
③
中发生基因重组,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利于生物适应环境
C.细胞
②
处于减数分裂
Ⅱ
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
∶
染色单体
∶
核DNA=1
∶
2
∶
2
D.细胞
①④
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
②③
不含同源染色体
4.某同学将某植物种子分别播入不同花盆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图甲、乙分别表示对该幼苗的不同处理,图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现象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也可以发生
B.如果图乙中的光源不变,花盆匀速旋转,幼苗仍向光生长
C.图丙中A、H、B三点体现生长素的促进效应,C点表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D.若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2m
5.近年来新疆频发蝗灾,这对于新疆的牧民来说是一场世界末日,当地有关部门及时想出妙招:出动鸡鸭大军,消灭蝗虫又保护环境,同时修建人工巢穴吸引粉红椋鸟过来入住,让他们成为有力的空军,配合鸡鸭大军,让蝗虫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蝗虫对农作物破坏极大,最好在K/2前进行防治,并将数量控制在K/2以下
B.鸡鸭是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C.气候干旱导致蝗虫种群数量下降,其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D.可用样方法调查该地区蝗虫卵的数量
6.如图表示碳循环过程的概念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在整个生物圈中都是以CO
2
的形式循环的
B.非生物环境中的碳都是以光合作用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的
C.减缓温室效应的唯一途径就是控制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D.在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间是单向的
7.如图所示,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挥发性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夜间又能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
A.烟草→蛾幼虫→蛾幼虫天敌构成的食物链中,蛾幼虫天敌属于三级消费者
B.烟草释放的信息素,在白天与夜间都使它受益
C.通过资料可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8.穿紫河为常德市区内河,受城市扩张影响曾被严重污染。自2013年起,常德市着手对其流域进行全面治理,以清淤和水生植物种植为核心恢复水体,目标改善水质。综合治理不仅提升了穿紫河的生态环境质量,更成功构建了一条集亲水娱乐、商业居住、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风光带,使其成为兼具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城市自然景观轴线与旅游景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引入外来水生植物可增加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治理河水有机污染时,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增大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
C.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依然能保持清澈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在治理过程中,采用在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的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抑制浮游藻类疯长
9.剁辣椒属于发酵辣椒,其传统加工方法是利用乳酸菌的自然发酵和食盐保存作用进行加工处理。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科研人员尝试从剁辣椒中分离安全、耐盐、耐酸同时具有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的优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