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九师联盟
2024-2025
学年高三下学期
5
月考前押题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
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史载
:“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
,当时万国首领以手持玉璋的形式向夏禹表示臣服。而频繁见诸殷周铜器铭文中的
“
扬
”
字(如图),正是一人下跪手持玉器上举之形。以
“
有夏
”
自称的周人,则在册命礼中将此种仪节发挥至极致。据此可知(
)
A.
夏朝构建起严密的礼乐规范
B.
殷周礼仪文化的核心内涵趋同
C.
玉器是早期王权的专属象征
D.
周人借礼仪承袭强化政治认同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人以
“
有夏
”
自称,且将夏朝仪节
“
发挥至极致
”
,而夏朝时,
“
万国首领以手持玉璋的形式向夏禹表示臣服
”
,因此周人本质是通过承袭夏、殷礼仪,强化自身与夏的联系以及对自身统治的政治文化认同,
D
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夏朝存在礼
仪行为(如执玉璋表示臣服),且夏朝礼乐尚处于初始阶段,未形成严密的规范,排除
A
项;殷周铜器铭文中
“
扬
”
字形态的延续性,可说明殷周礼仪文化存在关联,但仅凭这一点不能得出
“
殷周礼仪文化的核心内涵趋同
”
,排除
B
项;材料仅提及玉器在礼仪中的作用,未涉及其他领域的使用情况,无法得知
“
玉器是早期王权的专属象征
”
,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两汉王朝虽多次颁发
“
限田令
”
,甚至把
“
授田制
”
的对象由军功贵族调整为底层无地农民,但民生实况却持续恶化,终致汉王朝覆灭。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偏差
B.
豪强兼并土地难以遏制
C.
国家授田标准脱离实际
D.
地方权力过大缺乏监督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
“
两汉王朝虽多次颁发限田令,但民生实况却持续恶化
”
结合所学可知,两汉时期,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使得
“
限田令
”“
授田制
”
【历史】福建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押题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