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高考历史百题挑选过关练
-
货币与赋税制度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8
分。
1
.
据《陈云年谱(下卷)》记载,
1973
年,陈云同志多次与对外贸易部负责人等座谈,指出,“今后,货币大概不会再同金子联系在一起了,每盎司黄金三十五美元的时代已经过去”,“黄金价格还是要涨,但银行认为利息损失大,不合算。买进黄金后,如果需要付款,还可以卖出去。这不是倒卖,而是为了支付”。这表明( )
A.
中央密切关注金融安全
B.
美元不是世界主要货币
C.
世界流行固定汇率制度
D.
世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2
.
秦统一货币以来,货币运行便在上、下两个层面存在。秦朝以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上币贵重易携带,下币低廉易日用,随着后世社会经济发展、变迁,逐渐演化为政府财政税收与民间日常用度的上下之分和商业资本循环与小农经济运行需求的上下之分。据此可知,这一货币制度设计( )
A.
促进了封建等级秩序逐渐瓦解
B.
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C.
阻碍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发展
D.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3
.
1581
年“一条鞭法”实施,使白银货币化过程得以完成。同时,明朝“钱为银基,银为钱本,钱价依银价随涨浮动”的“钱银制度”也随之形成。至天启年间,银钱比兑大致为“一银千钱”,到崇祯初年则是“一银一千一百钱”,崇祯庚辰、辛巳之间递增至“一银二千钱”,癸未而后更增至“一银三千三百钱”。这种状况的出现( )
A.
推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使白银成为民间的主要支付手段
C.
加剧了明朝的社会危机
D.
是由于中国白银大规模向外流出
4
.
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
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
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
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5
.
由于明代铸钱规模较小,宝钞与当时东亚其他地区的通货格格不入,因此铜钱和纸币均难以作为国际结算的媒介,历史就给予了白银摆脱补充货币地位的重大机遇。这说明当时( )
A.
货币结构的转变顺应了时代发展
B.
白银开始发挥了价值尺度的作用
C.
中国商品积极融入世界市场体系
D.
政府滥发宝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6
.
下图是内蒙银行发行的二百元面值的纸币的正面,它的正上方是“内蒙银行”四个字,两侧是“内蒙各族县、公司款项通用”的字样,正下方是“中华民国三十六
2025年高考历史百题挑选过关练-货币与赋税制度-自定义类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