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一试卷 高一语文下

【语文】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2024年 河北省 格式: DOCX   18页   下载:1   时间:2025-05-26   浏览:17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6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河北省邯郸市 2024 - 2025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阅读( 77 分) (一)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治学主张“博学”,即“多闻”“多见”,掌握广博的知识,成为多才多艺的人。孔子的“博学”思想源自其人性论观点,“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人性本来都是相似的,只是因为后天习染而有所不同,人与人之间便有了差别。所以,在孔子看来,通过“学”,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之人。孔子之所以重“学”,是因为学可以去弊。《论语·阳货》中记载了孔子与仲由的一段对话:“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六种品德之所以产生了六种弊端,原因在于人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去除各种鄙陋无知,因受蒙蔽而做事盲目,学则可以增加人的见识,提高人的辨别、分析、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葆有自身的德性。由此,“去弊成德”是孔子倡“博学”的目的所在。认识到“学”的重要性,孔子更加强调“好学”“乐学”。“好学”“乐学”是“博学”的前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实际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能够使他们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与获得感,求学的人只有具有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地勤奋努力。孔子的“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所学内容上,主张知识的积累和拓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其学习内容多是继承、积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文明而有所得。在“诗”“礼”“乐”以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基础上,主张“博学于文”(《论语·雍也》),并将其拓展为“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四个方面。 孟子则不同,主张“约学”,认为学习只要提纲挈领,掌握要旨即可。孟子的“约学”思想源自其人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对人之善端的存养,应该向内求,而不必向外学更多的知识。所以孟子“约学”的过程就是保养人之善端并扩而充之的过程,从逻辑上包含“求放心”“由博返约”“深适自得”三个过程。孟子有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治学、求学就是求得失去的良善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心本有的,但这四心也只是端倪而已,“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语文】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