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浙江省诸暨市高三下学期
5
月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这一遗址
“
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
。这一遗址是(
)
A.
河姆渡遗址
B.
牛河梁遗址
C.
良渚古城遗址
D.
陶寺遗址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良渚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以发达的稻作农业为核心经济基础,用玉制度、墓葬规模及随葬品差异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表明已形成阶级分化的国家社会形态,也形成以玉礼器系统和神人兽面纹为核心的统一信仰,
C
项正确;河姆渡遗址确实以稻作农业为特色,但它是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不符合
“
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
这一特征,且尚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排除
A
项;牛河梁遗址主要与红山文化相关,以玉器和祭祀遗址等为特色,经济支撑并非以稻作农业为主,排除
B
项;陶寺遗址位于黄河流域,主要是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其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与题干描述的以长江流域稻作农业为支撑等特点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
历史地图
”
是指
“
今人
”
以其所在时代的当代地图为底图,依照
“
今人
”
需要,以历史上某一年代或时期的地理状况为内容而编制的地图。它能反映众多的地理要素和历史信息。下边的
“
历史地图
”
反映的是(
)
A.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
B.
东晋十六国的对峙
C.
五代十国的政治变迁
D.
辽宋夏金的政权并立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依次更替五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同时周边还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等众多割据政权,小国众多且名称多样,与图中众多小国、名称等特征相符,
C
项正确;东汉末年主要是董卓、袁绍、曹操等诸多军阀并起,势力范围和相互格局分布与图中情况明显不同,比如没有图中众多小国林立且有相似国号等情况,排除
A
项;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十六国相互争战,与南方东晋对峙,政权情况和势力范围划分等与图中呈现的形态差异较大,图中并非单纯南北对峙以及北方十六国的形势,排除
B
项;辽、宋、夏、金时期主要是几个相对较大且稳定的政权相互并立,没有图中这种大量小国割
【历史】2025届浙江省诸暨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