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高考历史对标考点:法律与教化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8
分。
1
.
在中国,“礼”对于“法”具有重要的影响,长幼亲疏被认为是永恒的秩序,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罚的伦常。在西方,法律规定财产决定身份和等级,进而再影响权利的分配和享受。这说明(
)
A.
自然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融入法律
B.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C.
中西方法律文化中的价值取向不同
D.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2
.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
统治者开始用法律治理国家
B
汉朝制定《九章律》《二年律令》等
汉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C
唐高宗颁布《永徽律》并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
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
D
清朝沿袭唐律制定《大清律例》并在乡约上宣讲
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A.
A
B.
B
C.
C
D.
D
3
.
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这说明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
)
A.
礼法结合,重视礼教
B.
以人为本,尊重人性
C.
礼法并用,制度完备
D.
引礼入法,依法治国
4
.
《大唐开元礼
·
序例(下)》中规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关于墓田、坟高、明器等规定中均不见涉及庶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
1142
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规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这一变化表明了( )
A.
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
B.
礼治秩序趋向平民化
C.
唐宋政府较重视丧葬仪式
D.
古代丧葬制度的完善
5
.
《大唐开元礼
·
序列(下)》中规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关于墓田、坟高、明器等规定中均不见涉及庶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
1142
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规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这一变化表明了
A.
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
B.
礼治秩序趋向平民化
C.
唐宋政府较重视丧葬仪式
D.
古代丧葬制度的完善
6
.
汉律称亲属相容隐为“亲亲得相首匿”。唐以后容隐的范围扩大,不限于直系血亲和配偶,凡同居亲属,不论有服、无服,皆可容忍,而且兼及家奴。此外,子孙犯罪,亲老无人侍奉者,唐、元、明、清代法律都允许具状上请免刑。这反映出古代中国(
)
A.
法律与乡约实现了合流
B.
法律儒家化的特征
C.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
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7
.
中国古代很早就将法律用于治理国家。“夫自轩辕以来,代
2025年高考历史对标考点:法律与教化-自定义类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