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一试卷 高一语文下

【语文】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期中试卷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2024年 山东省 格式: DOCX   18页   下载:1   时间:2025-07-13   浏览:11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6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山东省烟台市 2024 - 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其常见的审美特征是表现离情别绪、相思念远等情感。 古代诗人们以 “ 柳 ” 蕴含离别之情可以从转喻的一种特殊类型——谐音借代的角度来进行赏析。 “ 柳 ” 者, “ 留 ” 也。 “ 柳 ” 与 “ 留 ” 谐音,有挽留之意。再者古时人们送别的堤岸、码头等都植满了柳树,在送别的话语情景中,柳树是认知上较为凸显的事物,因此人们常常折柳相送,以此表达惜别之情,诗人以袅袅的柳枝为载体,化虚为实,变得充满了春意与诗情。以 “ 柳 ” 诉离别的鼻祖当属《诗经·采薇》中的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北朝乐府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 “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 。 现今,在 2022 北京冬奥会中,张艺谋将中国元素、东方意蕴巧妙运用到开幕式与闭幕式中,来时迎客松,别时垂柳送。在闭幕式的舞台上,垂柳不仅喻指冬去春来,更多的是对外国友人的送别,是后会有期。 关于中国古代作品对柳的意象研究,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看来,目前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六朝、唐朝、宋朝。 六朝是古代文学中柳意象主要蕴意的逐步生成并定型的时期。刘入云从《诗经》、民俗、谐音、柳的普遍种植及其独特表现性五个角度对柳意象在六朝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将六朝诗歌中的柳意象的文化意蕴分为别离、相思、乡思、时间意识四个方面,最后指出了其对唐朝诗歌创作的影响。程章灿将 “ 六朝柳 ” 作为一个意象进行探讨,从离别柳到官渡柳与金城柳,再从灵和柳到陶渊明的五柳,后从南朝到唐宋的 “ 六朝柳 ” ,体现了六朝柳树意象从初成到深化再到经典化的转变。 唐宋时期,柳被广泛地使用到诗词中去。根据对《全唐诗》《全宋词》的统计,《全唐诗》出现柳意象的诗歌 2703 首,《全宋词》含 “ 柳 ” 字眼的词句 2856 条。柳意象审美意蕴在唐朝发生了转变,由美转向丑,由品行高洁的隐者形象转向轻狂卑劣之人格形象,由美貌女子渐渐转向青楼女子。 值得一提的是,清初遗民诗人对柳的意蕴进行了拓展,所谓遗民,是指 “ 处江山易代之际,以忠于先朝而耻仕新朝者也 ” 。与前代相比, “ 秋柳 ” 的意象更普遍地进入诗歌,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处于国破家亡的时期,早已无心流连春花秋月,他们以一颗敏感的诗心,在众多物象中重新找寻到秋柳,他们
【语文】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