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
2023
学年第二学期临泉田家
炳
实验中学高一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5
题。
材料
一
:
“良知”的发现是一个具有文明史意义的事件,它是中国文明突破了某种历史和精神困局的结果。“良知”的发现,是在“个体有限性”的现代精神基础上,重建中国传统价值原理的努力。
“良知”是可以生天生地的。这个能够生天生地的良知,当然不能简单用情感来描述了,它其实是对人的精神存在的一种表达。所谓“良知”可以生天生地,是从一种存在感应的意义上来讲的,当个体与世界处于一种存在的感应关系之际,个体与世界之间便相依相赖。只有建立起“良知”作为存在感应的意义,良知在情感意义上的价值感应才是可能的。作为存在的感应,是“无”和“有”之间的感应关系,不是在我们的世界当中、在我们情感之间的价值感应,而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是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存在的感应关系,个体与世界通过存在的感应而具有了同体性,这就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本体论基础。
由此可见,阳明的主体性哲学不是西方式的主体建构方式,不是从“我就是我”的自我同一性出发建构“我思故我在”的“我”。“良知”的主体其实是容纳了整个世界的,是通过存在的感应不断创生着的主体,它不是个人主义主体的起点,不是西方近代哲学意义上的主体,它是中国文明的价值原理在一个现代个体身上的展现,它充满了情义,充满了对世界感应的情感,是鲁迅所说“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意义上的主体。
我们有无可能设想一种以“良知”为基础的社会?阳明晚年在《拔本塞源论》里提出了他的社会理想,这种理想是在《礼运·大同篇》、朱子《大学章句》序的基础之上引申发挥而来,在“良知”的基础之上,更深刻也更全面地表达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首先是在“德”与“才”之间加以区别,“良知”的发现就是把德性看成是与人的有限性相伴随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分阶层,是人人平等具有的能力。德性的平等,不是抽象的平等主义,而是个体相对之际彼此尊重意义上的“对等”——即使你的良知没有展现出来,我也深信你有良知。当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能力大小的差别,但差别反而是合作互助的前提,社会的构成是“同心
一
德,集谋并力”的结果。这是阳明学一个深入人心的观点,而且是导引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价值方向。德性得到尊重,才是个体真正得到尊重,能够尊重德性的社会才是好社会,一个好社会应该是能够激发人的“向上一机”的,这是深入中国人心的社会理想。
因而,我们说“良知”的发现不仅是王阳明个人思想的意义,而且是具有文明史的意义;它所揭示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华文明面向世界的新的自我创造。
(摘编自张志强《“良知”的发现是具有文明史意义的事件》)
材料二:
孟子首创的“良知”概念对儒家心学起到了理论奠基的作用,其含义既指“是非之心”的道德意识,又指“
不
虑而知”“不学而能”的道德直觉,而这种良知直觉能力不依赖于后天的经验意识。为论证上述观点,孟子在有关“孺子入井”的典型案例中,生动地描述了良知意识的运作机制,强调伴随良知意识的道德行为必源自“怵惕恻隐”之心的直接发动,而不能有任何其他的非道德动机。根据孟子对人之为人的基本德
性——仁义礼智的规定性描述,“恻隐之心”为“仁”,“是非之心”为“智”,故在孟子那里,良知不仅是一个有关是非的概念,更是一种基本的德性存在,其中内含“仁—智”合一的特质。推而言之,良知具有统括仁义礼智四项基本德性的特质,而且是区别于生物或动物等其他存在的依据所在,人若无此恻隐之心等本心,便是“非人也”。孟子有关良知的这些说法,构成儒家性善论的理论基础,揭示了“由心善证性善”的重要理论。然而无论是“心善”还是“性善”,必涉及存在论意义上的良知如何证成等问题,因为任何一种意识都不能脱离人的存在而论,如果良知就是人的存在,那么,有关良知存在与道德意识之关系等问题则有待解决,而有关这一问题的系统理论建构要等到阳明学出现之后。
孟子的良知概念到了王阳明那里发生了深刻的转化和拓展。阳明基于良知本体的立场,进而展开了有关良知自知、良知独知、良知自觉、良知无知等一系列观点的论述。这些论述构成一套良知学系统,极大地丰富了儒家心学传统,并在本体工夫
论领域
建构了一套致良知工夫理论,对儒家修身传统作了深入的理论推进。以上这些良知论述构成了阳明良知学的一套理论系统,故在某种意义上,阳明学可称为阳明良知学。
(摘编自吴震《王阳明的良知学系统建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只有“良知”在情感意义上的价值感应存在可能性,“良知”作为存在感应才具有意义。
B
.王阳明的主体性哲学不是西方式的主体建构方式,也不是从自我同一性出发建构的。
C
.“良知”的发现把德性看成是与人的有限性相伴随的、不分阶层的、人人平等具有的能力。
D
.孟子首创的“良知”概念含义丰富;孟子有关良知的说法构成了儒家
安徽阜阳市临泉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参考答案)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