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江西省高考历史摸底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8
分。
1
.
公元前
316
年,燕王哙为博取“圣君”之名,模仿古代禅让制,禅位给燕相子之,结果导致国内大乱,齐国乘机出兵,几乎灭掉燕国。这说明( )
A.
禅让制无法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B.
民主因素缺失导致燕国禅让失败
C.
国家实力的强弱取决于政治体制
D.
个人意愿无法抗衡历史发展趋势
2
.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
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
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
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
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3
.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历代王朝奉行重农政策。如图为王祯编撰的《农书》,该论著( )
A.
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身
B.
总结编订了新的历法
C.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D.
提出了重农抑商政策
4
.
淳熙十五年(
1188
年),为答谢金国使者前来吊唁宋高宗,朝廷派京镗为报谢使出使金国,到达开封时,金国设宴张乐,京镗以太上皇服丧期间禁止作乐,誓死抵制,遭到羁押。回国后宋孝宗赞赏道:“昨在京师,坚执不肯听乐,住了十日,此一节可嘉”。此举从侧面反映了( )
A.
京镗作为大臣拥有高尚气节
B.
宋金之间维持和平友好局面
C.
南宋当局对开封的京师追崇
D.
儒学实现理学化并逐渐普及
5
.
颐炎武指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十”,如果把封建之意寓于郡县之中,就可以纠正“其专在上”的偏颇,就使得“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从而“天下治矣”。由此可知,顾炎武( )
A.
倡导简化行政管理的程序
B.
强调经世致用理念的重要性
C.
主张适当扩大地方的权力
D.
猛烈地抨击了君主专制统治
6
.
京师同义馆初创时
(1861
年
)
即规定
,
学生每三年大考一次
,
由总理衙门核实甄别
,
优者授七、八、九品官级。上海广方言馆
(1863
年李鸿章奏设
)
也规定学生三年学成之后
,
优秀的学生
,
经督抚专折奏保
,
可调京考验授以官职。以上规定说明(
)
A.
清廷宣布废除八股取士
B.
大、中、小学教育体系确立
C.
洋务运动需要新式人才
D.
西学成为朝廷取士核心标准
7
.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
1916
年
3
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下,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只当了
83
天的皇帝。
6
月
6
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