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江苏省南通市新高考基地学校高三下学期
第二次大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共
6
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
1
题
~
第
15
题,共
15
题)、非选择题(第
16
题
~
第
19
题,共
4
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
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计
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大学是商代贵族子弟专门的教育场所,它还接受邻近的诸侯国子弟来游学。除军事教育外,祭祀活动的礼乐,阅读和书写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知,商代的大学教育(
)
A.
以敬天保民思想为指导
B.
利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
C.
使得学术下移局面出现
D.
得益于书籍的逐渐普及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学中教授祭祀活动的礼乐、阅读和书写等内容,贵族子弟及诸侯国子弟在此接受教育,这有利于文化在贵族阶层中得到保存与传播,
B
项正确;
“
敬天保民
”
思想是西周时期提出的,与商代时间不符,排除
A
项;学术下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学兴起才出现的,商代不存在学术下移局面,排除
C
项;商代没有出现书籍逐渐普及的情况,当时的书写载体主要是甲骨、青铜器等,书写和传播文化的条件有限,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如图为《秦汉仕进制度》一书所载的汉代
234
名孝廉的资历类别统计。由此可见,汉代(
)
A.
官员的人才来源多样化
B.
官吏选拔程序平等公正
C.
察举制以品德为升迁依据
D.
孝廉的资历具有严格规定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两汉孝廉资历类别图,从中可以看出孝廉来自担任州郡吏者占
38%
,曾入仕的为官者占
4%
,未入仕的儒生占
58%
,说明其来自不用群体,体现了官员的人才来源多样化,
A
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官吏中孝廉资历类别,未涉及其官吏选拔程序的叙述,无法得出选拔程序是否公正,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察举制的选拔标准,涉及的是孝廉的资历类别
【历史】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新高考基地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