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历史4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如表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出土情况。表中现象反映了( )
时间
遗址
出土情况
距今8000年前后
河南舞阳贾湖
随葬骨规形器、骨律管(骨笛)等可能用于观象授时
天文工具
距今6000年左右
河南汝州阎村
墓中陪葬的一件陶器上彩绘了具有战争纪念碑性质的“鹳鱼钺图”
距今5000年前后
浙江余姚良渚镇
遗址有宫殿区、内外城垣,十数座高、低水坝等水利工程
A.
公共权力不断加强的趋势
B.
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分化
C.
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
D.
等级观念产生和阶级分化
2.
下表是汉武帝在西北地区采取的举措。这些举措在当时( )
举措
内容
举措一
由酒泉至罗布泊修筑了长达1000多千米的长城烽燧
举措二
汉代的敦煌郡长达300多千米的防线上,依次从西到东分布着玉门都尉、中部都尉和宜禾都尉三个都尉的驻防军队
举措三
敦煌郡有“脱置(游驿接待机构)九所,传马员三百六十匹”
举措四
轮台、渠黎置使者校尉率成卒数百人屯田积谷
A.
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B.
抵御了中亚诸国对汉朝的侵扰
C.
阻挡了匈奴等族对内地的移民
D.
有利于保障中外间丝路的畅通
3.
在唐代,以诗取士是文学与政治相结合的产物。唐太宗认为“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若政遇淳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由此可知( )
A.
皇帝的好恶决定诗歌的发展
B.
唐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C.
古代诗歌具有政治教化功能
D.
宫廷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
4.
北宋“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然后上下之叙正,而纪纲立矣”。这一行政管理模式( )
A.
呈现权力相互牵制的特色
B.
抬高了文官与士人的地位
C.
助长因循守旧
政治风气
D.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稳定
5.
有学者认为,
15
世纪至
16
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类似于西方重商主义一般的、积极寻求获取海外白银的“重银主义”阶段;
16
世纪后期,白银最终成为中国普遍流通的货币,获取白银就成为中国社会对外贸易的重要目标。据此推知( )
A.
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摒弃
B.
经济运行的风险增加
C.
中国资本原始积累加快
D.
小农经济的解体加速
6.
1876年至1881年间,轮船招商局以招股形式先后成立仁和、济和保险招商公司,增开了新加坡、旧金山等处
保险业务。《申报》曾发表评论:“向设保险公司者,惟西人独善其事。今华人倡设此举,想华商无有不为之庆喜者。”这反映出( )
A.
民用企业担负起自强使命
B.
民族金融业走向近代化
C.
民族航运业得到发展壮大
D.
社会各界支持近代企业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青岛,市民可以到新舞台欣赏《凤凰山》《霸王别姬》等曲目,也可以到国民大戏院欣赏《英雄义》《二本哭长城》等曲目。年轻人大多去福禄寿大戏院、共和大戏院等戏院观看充满现代精神的影片。这些影片有国产的,也有欧美的;有剑侠片,也有滑稽片。这反映了当时青岛( )
A.
多元包容兼蓄的城市文化
B.
戏曲是文化发展的主推器
C.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D.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8.
某时期,广东、江西、湖南等南方多省的工会数量大量增加,工会领导者积极组织工人群体参与“减时加薪”斗争。此间,不少工人逐渐意识到争取“八小时工作和工人自由权”是“打倒帝国主义、军阀、中外资产阶级和解放工人阶级的唯一方法”。这( )
A.
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C.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条件
D.
缘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9.
1941年延安边区银行发行一元、五元、十元钞票三种,布告边区流通,同时命令边区所有公私交易不准使用法币。其他地区根据延安精神纷纷发行元以上的本位币。边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整( )
A.
中断了国共两党经济合作
B.
有利于缓解边区的经济困难
C.
阻止了日本对中国的掠夺
D.
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冬学教育一方面采用诉苦、对比和算账的方式,配合翻身教育实现农民“翻心”;另一方面结合基本国情、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广泛开展时事教育,重塑农民道德体系和价值观。据此可知,冬学教育的实施( )
A.
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B.
旨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C.
保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11.
随着古罗马《布艾体业法》的颁布,大法官被授予自行决定诉讼程式的权力,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不合法的关系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奥古斯都明确授予有名望的法学家“公开解答权”,使他们的解答对具体案件产生约束力,这体现了古代罗马( )
A.
司法审判中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B.
统治者侧重于拓展法律的适用范围
C.
注重协调贵族与平民间的利益
D.
法律建设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特征
12.
从17至18世纪中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4届高三4月月考试题 历史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