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光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疟疾威胁人的生命长达数千年。
1967
年,中国政府启动
“523”
项目来抗击疟疾。
1969
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疾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们收集了
2000
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
640
个。从其中的
200
个方药中提取了
380
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身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性。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
中性两大部分。终于,在
1971
年
10
月
4
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抗疟疗效!
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
受临床疗效的鼓身,我们转向分离提纯,得到了抗疟的有效成分、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
“
青蒿素
”
,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
药物。
1973
年秋,我们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
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在研究评价的时候发现,比之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效果提高近十倍。更重要的是,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
我们团队后来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在过去十年,我们也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的疾病。
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
们的生命。
(摘编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
陕西省西安市西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