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考前适应性检测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45
分。
1
.
如图为专家依据考古遗存绘制的位于良渚文化核心区的复原图,其中高台基址占整个良渚城址面积的十分之一。这反映出当时良渚( )
A.
宫殿建筑具有礼制色彩
B.
王权专制的国家形态
C.
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
D.
邦国林立的文明形态
2
.
古人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这种变局主要体现在( )
A.
国家治理格局的根本变革
B.
对待儒家思想的重大调整
C.
秦承周制但有所损益变化
D.
秦朝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展
3
.
17
世纪末,英国的皇家图书馆是为国王提供寻求启迪的古典著作、教会文件以及神学政治等资料的大杂烩。
18
世纪,英格兰学术界的面貌发生变化,科学思想开始在大学校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大学需要稳定的图书供应,英国国家图书馆成立。英国国家图书馆的成立( )
A.
源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B.
推动启蒙运动走向高潮
C.
促进英国学术面貌的变化
D.
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4
.
有学者认为:“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学者的观点强调了( )
A.
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5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说,“水利者,农之本也,无水则无田矣……”他指出,西北方有广阔荒地弃而不耕;而京师和军队需要的粮食却要从长江下游启运,耗费惊人,因此要在北方搞屯垦和水利。这说明徐光启( )
A.
总结水田耕作的经验
B.
主张中西文化的会通
C.
提倡备荒救灾的思想
D.
结合屯田垦荒与安边保民
6
.
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逐渐接受了外在的“新世界”,但他们认知中的“世界”却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空间上作为“世界”一部分的中国,文化却在世界之外”。这主要缘于( )
A.
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B.
国人认知方式的偏执
C.
顽固派对西方的抵制
D.
根深蒂固的夷夏之辨
7
.
1881
年,李鸿章在给湖南名士王闯的信中提出“处今时势,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若守旧不变,日以削弱,和一国又增一敌矣。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天耶!人耶!恶得而知其故耶?”这一认识( )
A.
体现了对中国落后体制的深刻反思
B.
导致了清政府放宽对
2025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考前适应性检测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