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室中学高2024届高一下期第六周语文周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
“
中国目录学史
”
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与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篇。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称作
“
主题分述法
”
,其义就是
“
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
”
。
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程中
“
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
”
,就是说二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
“
强立名义,反觉辞费
”
。关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
“
断代法
”
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于,姚名达的方法是能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目录学
“
源流毕具,一览无余
”
呢?其实作者知道这样做也有不足,他说:
“
盖既分题各篇,则不能依时代为先后,故忽今忽古,使读者迷乱莫明,尤其大患。
”
利弊相权,怎么处理?姚名达的理念是:
“
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例所困
”
;具体对策是:
“
依史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
”
。就是说,各篇采用适宜各自主题的体制,而不强求一律。
《叙论篇》《结论篇》两篇分居首尾。《叙论篇》首先对
“
目录
”“
目录学
”
等基本概念加以定义,并对古往今来的目录做了分类,在一一分析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后,又划定了目录学的研究范围,末了详细阐明本书框架结构的组织方法,及其所本的学术理念。提纲挈领,宣示宗旨,很符合现代学科的规范。《结论篇》以极短篇幅,阐述他对古代、现代和未来目录学的感想和希望,实际上也是其基本观点的提炼和总括。
首尾两篇之间为全书的主体。其中,《溯源篇》追溯中国目录学的源头
——
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设立这个主题,出于他对中国目录学发展特点的基本认识:两书开创了目录体制和目录分类的基本模式,传统目录学既受两书庇荫,又长期笼罩在其阴影中,没有重大突破。该篇除详述两书分类、编目特点外,举凡书籍之产生、传述、整理、校勘等,莫不一一推寻原始,并上溯先秦目录之渊源,详详细细,原原本本。《溯源篇》以下各篇皆以主题为纲,通古贯今,看似
“
独立特行
”
,互不相干,其实却与传统纪传体史书体制暗合。比如,
“
志
”
在纪传体史书中统摄典章制度,《分类篇》《体质篇》都是讲目录基本制度,编撰体例相当于纪传体的
“
志
”
。
《中国目录学史》的理论框架并非无懈可击,但确有创意。姚名达对此亦颇为自许:
“
对于编制之体裁,杂用多样之笔法,不拘守一例,亦不特重一家,务综合大势,为有条理之叙述,亦一般不习见者。
”
在我看来,这的确不是过分的自诩。
(摘编自严佐之《
<
中国目录学史
>
导读》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中国目录学史》的各篇
“
采多样之体例
”
,好处是尊重史事,缺点是强立名义。
B.《中国目录学史》既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又与传统史书体制暗合。
C.《叙论》《结论》两篇虽非《中国目录学史》的主体,但对理解全书内容却很关键。
D.姚名达认为,《别录》《七略》有开创之功,而传统目录学长期因循没有重大突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文章多次征引姚名达的自述,通过对其理念的解释和评论,步步推进论述。
B.文章举吕绍虞著作作为对比,意在指出姚名达的方法存在争议,需要反思。
C.文章对姚名达著作的评述,既有整体概括,又有具体举例,二者相互结合。
D.文章以
“
据我知见
”“
在我看来
”
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姚名达评估二千年来目录学传统,既立足于历史,又体现出学术批判的精神。
B.《中国目录学史》不墨守成规而有所创新,本文作者对该书的理论框架表示认可。
C.与主题分述法相比,使用断代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
D.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目录学史》体现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
二、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本题共
3
小题,9分
)
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
“
家常菜
”
,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过去,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
,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
“
家常莱
”
这门课找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
。
( )。择菜,洗菜,切菜,准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周考语文试卷 (含参考答案)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