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陕西省渭南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8
分。
1
.
春秋时期常见出君、弑君等恶性事件以及贵族据所封采邑聚族造反、武力攻击政敌迫使其出逃等现象,如鲁国自公元前
591
年以后共有
22
人次出逃,而到了战国时期这些情况明显减少甚至绝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井田制瓦解导致贵族阶层的消失
B.
分封制瓦解强化了周天子权威
C.
诸侯争霸战争削弱了诸侯的实力
D.
变法运动削弱了贵族的影响力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春秋时期常见出君、弑君等恶性事件以及贵族据所封采邑聚族造反、武力攻击政敌迫使其出逃等现象,如鲁国自公元前
591
年以后共有
22
人次出逃,而到了战国时期这些情况明显减少甚至绝迹”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旧贵族势力。变法使得贵族的特权和影响力被削弱,从而导致了君臣之间恶性事件以及贵族因相关情况出逃等现象减少,
D
项正确;
井田制瓦解主要影响的是经济基础和土地制度。它虽引发社会变革,但与诸侯、君臣恶性事件及贵族出逃情况减少并非直接因果关系,且“消失”一词表述错误,排除
A
项;
分封制瓦解的过程中,周天子权威是逐渐衰落的,而非强化,排除
B
项;
诸侯争霸战争主要改变的是诸侯之间的势力格局以及政治版图等。它并非是导致题干中所述现象减少的直接因素,排除
C
项。
故选:
D
。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运动。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运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2
.
如表是部分学者关于苜蓿引入我国具体时间的观点。据此可知( )
川濑勇(日本)
苜蓿是在汉武帝时期由张骞从西域越过天山带回。
吴青年
苜蓿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大宛,将首着种子引入。
桑原骘藏(日本)
苜蓿是被汉朝的外交使节在公元前
100
年左右从大宛带回。
韩兆琦
苜蓿是张骞死后的近十多年间,由汉王朝或西域诸国使者往来于中国而传入的。
A.
史家因立场不同导致观点差异
B.
历史叙事因缺乏标准而众说纷纭
C.
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和多元性
D.
历史事实因时代变迁而模糊不清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四位学者对同一历史事件,苜蓿引入的解释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历史研究的研究者不同,不同学者可能依据不同史料或视角得出不同结论,导致结果呈现主观性和多元性,
C
项正确;立场”通常指政治、民族、文化等立场。题目中四位学者的
2025年陕西省渭南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教师用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