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一试卷 高一语文下

湖南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月考试卷 含参考答案 2023年 湖南省 永州市 格式: DOCX   10页   下载:7338   时间:2024-02-16   浏览:34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湖南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第1页
湖南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第2页
剩余9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永州市部分中学 202 3 高一 年下学期 2月 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很少,主要的是生育儿女。可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构成这个所谓社圈的分子并不限于亲子。但是在结构上扩大的路线却有限制。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在父系原则下女婿和结了婚的女儿都是外家人。在父系方面却可以扩大得很远,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由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 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家族》) 材料二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我们买房子买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家庭,里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这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情感。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对一片土地的极度熟悉,让人们无形中对土地充满了依恋。对于世代定居一处的中国人来说,家已经不单单是人的聚集,而家乡,也不再只是和人有关的记忆,从小接触过的所有东西,包括土地上的山水草木,都嵌满了我们深深的情谊,也正是这种踏实和依靠,在劳动人民心中埋下了叶落终要归根的种子。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 (摘编自《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 材料三 中国社会在传统历史的主体时间段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在农业社会中,大部分人都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土地,大部分人会在相对固定的土地上生活。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人对于家以及家所在的乡土之地拥有深厚的情感。“乡土”情结让中国人安土重迁。《论语·里仁》中记载:“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列子·天瑞》中说:“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离开家、离开家乡总被认为是不合适的。在古代,很多中国人终其一生也不会离开几里地大的范围,是纯粹意义上在某处固定的土地上生活。这样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中国人对“家”的依赖和依恋。 (摘编自王立刚《中国人家庭观念的历史文化渊源》) 1 .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乡土社会中,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可以依据亲属差序不断向外扩大,媳妇、女婿都可以包含其中。 B .乡土社会中,因为家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所以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夫妇成了配轴。 C .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传统恋根情绪的体现,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是很难读懂的。 D .农业社会中,人们都会在相对固定的土地上生活,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人对于家和乡土的深厚情感。 2 . 下列对三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说法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 A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国人的“家”的内涵,字里行间流露着文化自豪与自信。 B .材料一运用对比论证,阐述了中西方家庭社群功能不同,社群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不同。 C .材料二由当前较火的电影引出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进而论述了中国人的恋根情结。 D .材料三用引证法,论证了农业社会的经济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人对“家”的依赖和依恋。 3 . 下列说法,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 ) A .与农一代不同,近十年来更多农二代选择跨省份流动,大多选择在城里购房而不太愿意在乡下建房。 B .王安石远离故乡宦游他乡时,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来表达对故乡
湖南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参考答案)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docx
微信
客服